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人民的楷模、国家的栋梁。要进一步讲好他们的故事,引导全社会学习他们的事迹、弘扬他们的精神。”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王公龙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5月6日下午,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举行全国先进工作者王公龙同志事迹报告会暨校(院)首批名师聘任仪式。常务副校(院)长曾峻出席并讲话,副校(院)长、机关党委书记戴冰主持,校(院)全体教职工参加报告会。
深感荣幸 备受鼓舞 深受教育
王公龙同志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并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这既是王公龙同志个人的荣誉,也是上海市委党校的荣誉。全校上下深感荣幸、备受鼓舞、深受教育。
会议号召,要学习王公龙同志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把对党忠诚体现在实际行动上,矢志于党的干部教育事业,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学习王公龙同志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以王公龙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职责,埋头苦干、孜孜以求,以务实的作风、最高的标准不断追求事业发展的高线,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奋斗中,体悟“功成必定有我”的人生价值。要学习王公龙同志求新求变的创新精神,强化改革创新意识,在工作中大胆求索、开拓进取,为党校事业发展不断注入新思路、新动能。
“我的事业在党校”
王公龙同志以“在党的干部教育事业中铸就精彩人生”为题作主题报告。他首先感谢党校和组织的培养,表示这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属于党校人共同的荣誉,自己一定会珍惜荣誉、保持本色、继续努力、再立新功。
“我的事业在党校!”回顾在党校二十七年的工作成长历程,王公龙由衷地感叹,“这么多年,最大的收获就是始终聚焦党校的主业主课、聚焦党的创新理论,把党校课堂当作自己的“主战场”,把每一堂课都当作第一次课。”“二十多年来,变的是个人的职称、职务,不变的是党员、党校教师的身份。”他倡议党校年轻教师,要做信仰坚定的党校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铸就坚定的信仰、在坚守信仰中成就精彩人生,永远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忠诚研究者、阐释者、传播者。
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宋斌,领导科学教研部主任、教授李宗建两位同志,作为同事代表,从身边人身边事的角度,讲述了和王公龙同志共事的经历与感悟。“党校不埋没人才,只要你够勤奋肯努力”“做事一定要认真,要对得起组织的信任”“看到年轻人成长,是我最开心的事”他们眼中的老教授、老领导,以勤勉肯干、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甘于奉献、坦荡无私的工作品格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给予了莫大鼓励。
让党的干部教育事业薪火相传
为党育才,需名师领航;为党献策,要薪火相传。为进一步激励理论功底深厚、学术造诣精湛、教学能力突出、师德师风高尚的人才,充分发挥像王公龙教授这样的党校名师大家的引领示范作用,根据《校(院)名师工程实施办法(试行)》,按照个人申报、部门推荐、资格审查、综合评议等程序,最终经校委会研究,决定聘任王公龙同志为终身教授;聘任赵勇、董幼鸿、赵刚印、李猛4位同志为长聘教授。会上,举行了校(院)名师聘任仪式,常务副校(院)长曾峻为5位教授颁发了聘任证书。
会议指出,今后校(院)将加大培优选树力度,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让更多的人成为先进典型、模范榜样,成为教学名师、学术名家,为校(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会上,还宣布了“干字当头强作风 奋力一跳建新功”第十一届校(院)文化艺术节开幕,鼓励广大教职工立足校(院)职责使命和特色优势,坚守党校初心,唱响主旋律、汇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为新时代党的干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