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机关先锋
【志愿服务】打通人社政策推介服务“最后一公里”——市人社局启动2025年度人社政策“三进入”志愿服务活动
时间:2025-04-15 发布人:市市级机关工作党委

近期,一场场如火如荼的志愿服务活动在申城多地悄然展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启动2025年度人社政策“进校区、进园区、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所属党组织数百名党员干部志愿者穿梭于街巷阡陌,将人社政策深入走进高校、企业、园区、居民社区、招聘会现场,以“政策找人”的主动,拓展人社政策推介覆盖面,努力让广大老百姓可感可及。

进校区:点亮职场新人“指路灯”

在复旦大学,一场线下社保政策知识志愿宣讲服务吸引了众多复旦学子驻足。3月5日,市社保中心团委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24级保险专硕党支部开展了线下社保政策知识志愿宣讲服务。团员青年聚焦高校毕业生群体关注的社保政策知识点,围绕加深对社保政策的了解和关注开展宣讲服务,增强社保政策知识的普及度。“原来试用期单位也应缴纳社保!”听完宣讲,一名正在准备求职的大四学生恍然大悟。

接过《上海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政策汇编》《职称小百科》等工作“宝典”,上海科技大学人事干部欣喜不已。聚焦上海科技大学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职称评审中遇到的裉节难题,局专技处党支部积极主动送政策上门,为他们解读政策,答疑解惑。

“避免亦步亦趋,针对不同的赛道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在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别开生面的技能大师传承系列活动引来众多青年学子前来学习观摩。这次活动由市就促中心精心策划组织,邀请抖音头部品牌、电商实训导师为38名待业青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新媒体行业职业技能分享会。

活动现场,电商实训导师就当前直播电商形势、产品卖点挖掘、直播技巧等方面深入浅出开展教学分享,针对不同产品赛道、平台特性、行业规划等提出优化策略。3名青年主动上台互动,进行了直播实操演练,活动现场反响热烈。“没想到选品话术有这么多学问!”参与活动的青年小李感叹道。志愿者们还同步发放就业创业政策手册,现场解答职业规划问题。

进园区:建好企业用工“连心桥”

“原来考证还能领补贴,创业贷款有绿色通道!”拿着就业社保政策宣讲卡,应届毕业生王同学兴奋地说。在上海体育馆,“乐业上海优+”行动——2025 年上海市春季促进就业综合型大型招聘会现场人群熙熙攘攘。

市就促中心等单位在招聘会现场设立“流动咨询岗”,前来咨询的求职者排成了长龙。针对求职者的种种疑惑,现场服务的志愿者针对“大龄劳动者求职”“线上公共招聘途径”等热点问题逐一为他们解答。

架职场鹊桥,汇八方英才。各企业展位前,人流络绎不绝。经过反复沟通了解,王同学与一家人工智能企业达成了初步意向。

 在人才大厦,由市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牵头举办的“汇聚梅园,春启新程——2025年新春首场综合招聘会”同样火爆。这场招聘会涵盖线下招聘、就业指导和政策咨询,由局研究所、局咨询中心等党支部现场设立的“志愿者服务站”免费提供求职证照拍摄、简历指导打印、职业形象指导等全方位的服务,受到了现场毕业生们的广泛追捧。

“要做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行业主管部门就必须将调解服务触角精准延伸至企业一线。”局仲裁处党支部的党员志愿者在参加“和合共治・营商护航”主题活动、开展人社政策进园区后感叹道。这一活动中,闵行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正式揭牌,对于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推动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进社区:守护银发养老“钱袋子”

“李阿姨,您打开随申办小程序,搜索‘养老保险待遇测算’,然后按照提示操作,就可以查询您的养老金啦!”在甘泉路街道,退休教师李阿姨在志愿者帮助下,通过手机查到了自己的养老金情况。针对银发群体特点,在组织人社政策进社区活动中,局行政执法处、市仲裁院、市劳鉴中心等党支部的志愿者们专门特别推出“大字版”政策图解手册,并安排方言专员为独居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在南码头路街道,局办公室、研究室、就业处、职建处、养保处、市职鉴中心等党支部的志愿者摆摊设点,为过往群众发放政策服务包,受到了热烈欢迎。他们用“菜场张阿姨”“弄堂李伯伯”等生活化案例讲解政策,辅以图文指引手册,帮助居民理解政策要点。居民陈老伯现场体验线上操作后连连点头:“手机点点就能办,有事就不用跑服务大厅排队了!”

在天目西路街道、天山路街道、康健街道、西岸梦中心……人社政策进社区活动遍地开花,局法规处、居保处、福保处、基金处、市福利中心等党支部的志愿者通过讲座培训、线上服务、业务咨询等方式,宣讲解读人社最新惠企利民政策,精准周到的服务让群众直呼“解渴管用”。

据悉,由市人社局党组主办、直属机关党委承办的上海人社政策“进校区、进园区、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已连续开展两年,今年年内,将结合本市人社重要政策出台、“七一”“12·5”志愿者日进一步做细人社政策的颗粒度,提高推介解读的精准性和可及性,不断增强广大受众的感知度和获得感。